首页 会计考试笔记文章正文

全国企业会计_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状

会计考试笔记 2023年11月27日 19:40 20 会计学习小能手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全国企业会计_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状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全国企业会计_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状

1.会计的行业现状有哪些
2.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状
3.会计准则的具体准则包括了哪些内容

会计的行业现状有哪些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在经历瑞华爆雷时间之后,行业诚信建设扎实推进,队伍规模、素质稳步提升,执业准则体系保持动态国际趋同,执业质量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会计师事务所做强做优、做精做专成效明显,行业业务收入结构不断优化,行业业务收入规模实现较快增长。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市场发展情况。

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由于行业业务特殊性,受政策监管影响,我国暂无会计师事务所上市企业。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数据、中国注册会计师数据等

事务所数量近万家

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数量稳步提升,截至2020年底,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数量达到9800家,距离万家事务所规模近在咫尺。

与此同时,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分所数量也逐渐增多,2015年,首次突破1000家,随后几年,数量稳步提升,2020年分所数量总计约为1200家。

行业收入破千亿

全国会计师事务所2018年度实现业务收入793亿元,同比增长11.41%;包括与会计师事务所统一经营的其他专业机构的业务收入在内,全行业2018年度实现业务收入1014.8亿元。最新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现实业务收入1108亿元,首次突破千亿规模。

注册会计师突破11万

从注册会计师数量变化情况来看,2015-2019年,我国注册会计师数量逐年增长,截至2019年底,全国注册会计师数量总计107000人。到2020年,全国注册会计师人数再创新高,突破11万人,增长至110365人。

普华永道稳居榜首

2021年7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2020年度业务收入前100家会计师事务所信息》,根据百强事务所信息显示,2020年,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收入最高的为普华永道,实现业务收入61.15亿元;安永和立信紧随其后,分列二三位,业务收入分别为47.60亿元和41.06亿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模式与竞争战略分析报告》。

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状

主管全国会计档案工作的机构包括哪些

主管全国会计档案工作的机构是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

2015年12月11日财政部与国家档案局印发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2015年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令第79号):

第四条 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主管全国会计档案工作,共同制定全国统一的会计档案工作制度,对全国会计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 *** 财政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档案工作,并对本行政区域内会计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机构是?A国务院 B财政部 单选题

B财政部

国务院主管全国会计工作,那企业会计是谁来管

企业老总。

会计档案由各级 ( ) 共同负责会计档案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三条 各级人民 *** 财政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共同负责会计档案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答案是:AB

根据法律规定,我国管理全国会计工作的机构是:

根据法律规定,我国管理全国会计工作的机构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即国家财政部。

$%财政部门 1

我国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机构是什么?做到一题答案给的有国务院和财政部,应该选那个啊?

财政部

根据法律规定,我国管理全国会计工作的机构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即国家财政部。

财政部主管全国企业会计资讯化工作主要职责包括哪些

拟订企业会计资讯化发展政策

起草、制定企业会计资讯化技术标准

指导和监督企业开展会计资讯化工作

规范会计软体功能

管理全国会计工作的国家机关是:?

B. 国务院财政部门

全国会计资格考试包括哪些层次级别的?

全国会计资格考试不包括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包括初级资格、中级资格和高阶资格。

会计准则的具体准则包括了哪些内容

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层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只是简单的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会计电算化,只是利用计算机对会计数据的简单处理,只是使会计人员减轻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和质量的工具,因此,虽然企业发展了,其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管理手段和措施也没有多大的变化,有些领导甚至认为,企业己经实现会计电算化就够了,没必要再实现会计信息化,所以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不够重视,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进程。

2、企业缺乏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

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会计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对相应的会计人员、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大大提高,不仅要求他们要具有较高的会计业务处理技能和管理能力,而且还要精通计算机网络知识、计算机的基本维护技能以及解决实际工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从我国人才供给调查报告来看:我国中低层财会人才供给饱和,甚至过剩,而高尖端信息技术与会计相结合的专业人才却极度缺乏,供不应求。具体体现在会计领域,即能够完成手工记账式的人才比比皆是,而真正能够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会计界,能够满足会计信息化需要,推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人才却十分欠缺。因此,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问题。

3、会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未能有机结合

实现会计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财务、业务、生产一体化,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性,这就要求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一体化,但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还有一部分企业由于管理意识不到位,资金短缺、人员缺乏、业务链脱节等原因使财务软件大多只在财务部门使用,致使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不能共享,不仅造成横向上不能与银行、税务等部门信息共享,纵向上不能与客户、供应商及时沟通,而且与企业内部业务部门也没有很好的连接,不能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从而影响企业会计信息化实现的进程。

4、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

(1)会计信息化数据安全控制存在问题

第一,保密性差。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经济业务均记录在纸张上,所有的数据都以纸张为载体,纸质原件的数据若被修改,很容易辨认出修改线索和痕迹,从而使非法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可被挽救,但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以磁性介质作为信息载体,存储在计算机磁盘上的数据容易被修改,甚至能不留下痕迹地被修改。另外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也使得对会计信息档案的复制窃取变得更加容易且不易发现,同时,大部分会计软件都没有对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加密,简单的复制数据库文件即可很轻易的获得会计信息化档案资料。

第二,安全稳定性差。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计算机病毒日益猖獗。会计信息化档案是以文件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上的,当前的计算机病毒不仅可以破坏数据和网络通信功能,而且可以从被感染的计算机中获取系统控制权,直接将档案文件通过网络发送给病毒的支配者或监控计算机的硬件设备。不仅如此,随着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病毒感染率正在日益提高,感染途径也从以前的存储介质传播发展到现在的在网络上传播,同时,大量的专用病毒和间谍软件的出现对会计信息化数据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

(2)企业授权方式的改变,会使得某些内控制度失效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每一项会计业务的每个环节都由有相应管理权限的责任人的签名或者是盖章,这种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止作弊。而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中,系统授权方式是主要是口令授权,通过绕过财务软件的关卡,可以打开计算机财务数据库进入财务报表等系统。同时,业务人员的口令不像印章那样由专人保管,一旦口令被人偷看或窃取,便会带来巨大的隐患。

(3)内容控制的程序化,增加了差错的反复性和严重性

手工会计系统中数据处理环节分散于多个部门、多个员工,一个部门或人员的差错往往可以在下个环节发现和纠正。所以,一般情况下一定时间内差错重复发生的可能性不大。会计信息化环境中,数据处理程序化、自动化、集中化,使得处理结果一旦发生错误,往往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造成多种数据文件、账薄及整个系统的会计数据失真,并且可能使系统出现反复性差错。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其信息化程度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关键。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从早先的MRP,到目前逐渐深入和扩展的ERP,再到方兴未艾的电子商务,组成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大致历程。 现状 (一)内部资源相对丰富  企业信息化既受到企业内部资源的限制,同时也受到企业外部基础设施的制约。从目前情况看,企业内部资源相对来讲已不再是信息化的瓶颈,而外部基础设施却明显不足。 从硬件资源看,CCID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企业中台式机、打印机的拥有率几乎为100%,服务器的拥有率也超过了50%。大型企业中有近4成的企业电脑拥有量在100台以上,并且预购率仍然很高,这说明台式机已从耐用品逐渐演变为易耗品。 。 在网络建设方面,目前已有近一半的企业拥有局域网,对于暂时没有局域网的企业,表示未来三年内会建立自己局域网的逾4成。在外部网建设方面,贸易企业的外部网拥有率较高(35.1%),其次是石油、电子企业,上述三行业的外部网建设好于其他行业。在所调查的企业中,33.8%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站和独立域名。从软件资源看,目前,企业所拥有的软件资源主要集中在操作系统、系统维护软件、办公自动化软件和财务软件等基础软件上。 在软件资源中,微软的操作系统、Office、中间件,用友的ERP、CRM、财务管理软件,HP的网管软件的渗透率较高。 但是,目前我国Internet国际端口少、带宽不够,已经影响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我国Internet国际端口只有5个,带宽仅为351M,已适应不了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需要。 (二)信息水平不太平衡  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高级阶段的标志之一就是建设企业核心的业务管理和应用系统。CCID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企业只有10%左右实施了ERP和CRM方案,6%左右实施了SCM方案,绝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以及劳动人事管理阶段,局域网的应用也主要停留在信息共享的层面上,生产控制方面的应用很少。 与此同时,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极不平衡。首先是地区差异明显。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观念先进,对外交流畅通,企业信息化进程较快,基础设施建设、参与电子商务的程度以及企业的认知度等方面都明显好于其他地区,其中:南京、沈阳、上海、深圳、重庆、武汉等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较好。其次是行业差异明显。这种局面的形成与行业特点、目前及入世后将会面临激烈的竞争有关。第三是大中小企业差异明显。 总体而言,企业拥有电脑数量的多少、网络建设情况、企业信息技术人员的平均拥有量、电子商务应用水平与未来参与的可能性等方面都和企业的规模成正比,大型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明显好于中小型企业。 (三)电子商务刚刚起步  CCID调查显示,汽车行业、电子行业、贸易行业信息化建设水平遥遥领先,参与电子商务的企业比例分别为35.1%、32.3%和29.7%。未来一年内,25.0%的食品企业表示将考虑参与电子商务,而45.0%的建材企业表示较长时间内都将维持现状,不会考虑电子商务。( 目前,参与电子商务的企业仅仅为22.3%,并且未来参与电子商务的积极性明显不高,企业未来1年参与电子商务的可能性仅为13.7%。在参与电子商务的企业中,网上查询、网上发布信息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分别达到72.9%和71.4%,但是在供应链集成、网上支付、分销渠道等方面的应用还不普遍。其中,网站有在线支付功能的不到1/3,利用互联网进行过集团采购的只有1/7。 目前我国企业对信息化认识不足,信息系统在企业定位不明确,不少企业将之视为可有可无或仅仅是显示自己实力的东西,不清楚信息化对自己的企业意义何在,有些企业认为只要使用计算机,使用网络就可带来高效率,不考虑管理、业务和技术的配套发展,只是生搬硬套把业务搬上计算机系统。 CCID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知仅仅停留在产品宣传、知名度提高等较低的层面上,缺乏对电子商务的深刻认识。因此,更新观念,明确认识迫在眉睫。 事实上,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买设备、建网络,信息化建设是由硬件建设和应用工程两部分组成的。硬件建设是基础,应用才是根本目的。借助于企业信息化,企业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结构,信息流得以顺畅地在企业内部流动;通过整合市场供应链的各类信息,可以提高企业的采购、生产、库存、销售及售后服务的流水化作业能力,能够通过信息共享获得大量的新技术研发信息,及时确定自己的产品技术创新方向,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 中国电子商务的顺利发展离不开物流基础的进步和完善,但是,我们知道,物流产业是工业化高级阶段的产物,然而,我国的工业化水平还比较低,物流产业的发展较为滞后,这大大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在积极倡导“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同时,还要积极发展物流产业,加速企业信息化进程。 (四)市场环境亟待培育  我国市场经济还不成熟,现货市场、有形市场还不完善,企业信用较差,缺乏配套的信息系统、物流系统、支付系统和控制保障,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商务对企业不可能有很大的吸引力。CCID调查显示,56.3%的企业认为政府应制定相关法规,规范行业,进行宏观调控、加强监督,同时发展基础设施,提高硬件水平,加快培育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市场环境。目前我国对引进的信息技术和产品的中文说明缺乏强制性措施,影响到企业的应用与管理。此外,有的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盲目求大、求全,信息化建设的项目能力闲置、信息资源浪费等,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急需解决的问题。 CCID调查还显示,32.8%的企业认为社会环境尚未成熟是目前未参与电子商务的原因,其中,信用问题是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目前电子商务活动主要是基于信誉较好的企业间展开的,因此交易量非常有限。如何扩大电子商务的交易范围、降低交易成本是企业一直关心的问题。大力发展信用中介组织,建立社会信用机制,将成为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途径。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主要内容

1.基本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的修订征求意见稿是以1992年版本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为基础,以2000年国务院颁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为依据,借鉴IFRS《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修订而成的。它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到统驭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准则的准则”,指导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另一方面,当出现新的业务,具体会计准则暂未涵盖时,应当按照基本准则所确立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基本准则规定了整个准则体系的目的、假设和前提条件、基本原则、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会计报表的总体要求等内容。会计准则体系的总体目标是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投资人、债权人、社会公众、有关部门和管理测光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这是全社会对会计信息共同的基本标准。总则部分同时也明确了会计的基本假设,包括持续经营(表明该准则体系中不含破产清算会计准则)、会计主体、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其中对会计分期问题,由于《会计法》的限制,仍然规定以日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

基本准则第二章为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就是会计基本原则。其中继续保留了重要性原则、谨慎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刘玉廷认为:信息披露的明晰性和重要性原则贯彻不够,造成了大量“垃圾”信息,并不是越多越好。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并入会计分期基本假设,历史成本体现在会计要素的计量中。

新会计准则体系下的会计要素仍保留原先的六要素分类,规定的主要内容为定义和相关的定性规定。各会计要素的定义表述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类似,但在内涵上借鉴了IFRS《框架》,有所扩大。

会计要素的计量单列一章。计量是本次准则修改中重点把握的问题。美国会计准则和IFRS比较侧重公允价值的应用,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此财政部多次与IASB讨论相关问题,例如生物资产是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问题等。公允价值反映现时价值,与决策确实比较相关,但如何取得并确保其可靠性?而且公允价值增值的收益并无相应的现金流。基本会计准则明确以历史成本为各会计要素的计量基础,但如果能取得公允价值并且公允价值可以可靠计量,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考虑到中国市场发展的现状,本次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财政部认为:投资性房地产可视同投资,且各大城市均有房地产交易市场,该市场的交易机制正在不断完善中,可以认为有活跃的市场。但是总体上说,新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还是比较谨慎的。另一方面,IFRS也并未完全否定历史成本计价,因此公允价值运用程度上的差异不构成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于IFRS之间的重大差异。

本次会计准则体系中对公允价值的运用已经引起中评协的关注,认为是拓展评估师业务的重要时机。

主要变化

2.各具体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

(1)存货准则。这是对原准则的修订。主要修订内容为:

l取消后进先出法,原因是IAS2在2003年度的改进计划中已经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理由是成本流与实物流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一致。本次准则体系建设中,对于非原则性问题,尽可能与IFRS保持一致。

l对于借款费用的资本化问题,允许为生产大型机器设备、船舶等生产周期较长的资产所借入的款项所发生的利息资本化,计入存货价值,而不再直接计入损益,也就是可资本化的资产不再限于使用专门借款购建的固定资产。

(2)投资准则。主要修订内容为调整投资的分类方式。调整后的投资分类为:

l交易性证券投资,类似于原先的短期证券投资。期末按交易所市价计价(视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而不再采用现行的单边调整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l持有到期投资,即原先的长期债券投资,期限、面值、利率均固定,且持有期限较长,主要为债券。此类投资以历史成本计量,但如发生减值,则需计提减值准备。

l权益性投资,即长期股权投资。其成本法、权益法核算基本维持现状,这与IFRS仅在合并报表中使用权益法不同,可称为“会计核算的权益法”,准则同时管到会计核算而不仅仅是报表列报,IASB对此也已认同。

(3)固定资产准则。基本变化不大,主要变化是在确定净残值时,引入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概念。由于尚难直接借鉴和全面引进IFRS5《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经与IASB协调,要求改变固定资产净残值的确定方法。

(4)生物资产准则。本准则主要规范农垦企业对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将生物资产划分为生产性、消耗性、公益性三类,分别进行会计处理。该准则的可操作性较强,其规定与农垦企业的现行会计实务也比较接近(另一项与相关企业的会计实务比较接近的是《石油天然气开采》准则)。该准则不引进公允价值计量,这里的部分原因是在调研时农林主管部门反对。

(5)资产减值准则。明确了若干项资产减值迹象,以及可收回金额为协议销售价格减去处置成本后的净额或者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两者中的较高者。同时明确所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这是考虑到借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操纵利润的问题很大。新会计准则体系与IFRS的实质性差异之一,对此IASB表示,因美国准则也不允许减值准备转回,所以他们将与美国方面协调此问题)。在执行该准则时,应注意避免在计提金额确定上“拍脑袋”。

(6)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该准则是一项新准则,用于规范土地、房产中专门用于投资(而不是自用)项目的处理。在会计报表中将单列“投资性房地产”项目,会计处理可以采用成本模式(与固定资产差异不大)或者公允价值模式,但以成本模式为主导。同时规定如有活跃市场,能确定公允价值并能可靠计量,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不计提折旧或者减值准备。财政部的观点也是谨慎使用公允价值,但在准则中不能排除公允价值的使用,这与IAS40以公允价值为主导还是有差异的,但IASB也已表示认可。

(7)职工薪酬准则。对应于IAS19,职工薪酬也就是企业付给职工的所有报酬,包括工资、福利、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其他社会保障性缴款、住房公积金等。该准则规范的内容与现行政策基本比较接近。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最终定稿可能会取消计提应付福利费的规定,而改为所有企业一律据实列支,职工福利类支出超过税法规定的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限额的部分进行纳税调整。补充养老保险在准则中也有规定,并已在深圳、上海等城市试运行企业年金。年金缴款可以交给信托管理人或者其他受托投资管理机构。年金在IFRS中有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两大类,其中设定提存计划的处理基本与补充养老保险一致。设定受益计划在国内的法规中未作规定,实务上国内也没有,所以准则中对此未作规定。

(8)债务重组准则。改变现行的“一刀切”将由于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而是恢复最初债务重组准则的原状(但规定限制条件),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财政部认为,此时抵债物资虽然可能没有活跃的交易市场,但是可以通过评估确定其公允价值,如果双方是非关联方,双方的协商作价也可视为公允价值。

(9)所得税准则。该准则是新准则体系中实施难度最大的准则之一。与现行的应付税款法相比,该准则的理念有重大变化,参照IAS12的规定,强调权责发生制原则和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以利润总额为基础调整若干项目后求得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基础(按资产负债表观调整利润总额)。

(10)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引入公允价值和评估作价。如没有活跃市场,则非关联的交易双方在无第三方干预的情况下协商作价,也可视为公允价值。

(11)企业合并准则。本准则的影响较大。企业合并在法律形式上有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控股合并。按照合并双方是否处于同一控制下,分为处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中国的企业合并中为大多数)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控股合并不取消法人资格,实质是股权投资,在投资准则中规范;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是本准则所规范的内容。而中国的企业合并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例如中央、地方国资委所控制的企业之间的合并,或者同一企业集团内两个或多个子公司的合并,这不一定是合并方和被合并方双方完全出于自愿的交易行为,合并对价也不是双方讨价还价的结果,不代表公允价值,因此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以避免利润操纵。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可以有双方的讨价还价,是双方自愿交易的结果,因此有双方认可的公允价值,并可确认购买商誉。商誉的减值问题在资产减值准则中单独予以规定,只减值不摊销。该准则对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方法与IFRS3一致;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IFRS中尚无规定,因此该项规定不作为中国会计准则与IFRS之间的差异看待。

(12)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与《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相比,该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已发生变化,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以控制的存在为基础,更关注实质性控制,母公司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一定考虑股权比例。准则排除了比例合并方法,但要求业务与母公司差异较大的子公司也应纳入合并范围。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续经营的,也应纳入合并范围。

(13)每股收益准则。该准则为新制定的披露准则,不涉及确认和计量问题。重点是解决可转债、期权性质的认股权证等问题。该准则的制定背景是:继续沿用2001年证监会发布的第9号编报规则《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已不能满足要求。本准则借鉴IAS33的规定,要求计算基本EPS和稀释EPS,且这里的稀释EPS概念不同于证监会9号编报规则中的摊薄EPS,计算方法更加科学化。同时,在利润表的后面直接披露EPS数值。

(14)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准则。本准则基本维持现状,无重大变化。但与IAS24相比存在实质性差异。IAS24中已取消了“同受国家控制的企业不能仅仅因为同受国家控制而成为关联方”这一豁免规定,但中国的国有企业,其性质不同于西方,国有经济规模大,取消该豁免条款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对国有企业之间的关联方关系的确定延续已有的规定,即国有企业之间只有当存在投资纽带或者其他实质性控制关系时才认定为存在关联方关系。IASB表示对中国国有企业之间的关联方关系问题将在IASB下次理事会会议上作专题研究,并且在资产减值准备转回、国有企业之间的关联方关系、捐赠与补助视同国家投资等现中国会计准则与IFRS存在实质性差异的方面,以及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研究中希望得到中国的帮助。

(15)捐赠与补助准则。IFRS对政府补助和政府援助采用全面收益法,但中国有所不同,准则规定对研发拨款等文件明确会计处理方法的,应从其规定(例如将专项拨款视同国家投资,计入资本公积);没有特殊规定的才计入收益。这是中国会计准则与IFRS的第三项实质性差异。

(16)金融工具准则。这些准则对金融企业的影响较大,例如将金融资产分为四大类。衍生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价值计量,并从表外移到表内反映。中国自1987年在中国会计学会年会上,成立了七个研究组,其中一个就是“会计原则和会计基本理论研究组”。该组织曾先后于1989年起开始研究和探索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于1989年1月及1991年1月召开了二次研讨会,分别讨论了会计准则和物价变动与外币业务会计两个专题。

1989年1月,这个研究组在上海召开的第一次会议,讨论了制定中国会计准则的必要性、会计准则的性质和内容、会计原则与现行统一会计制度的关系、研究和制定会计准则的思路等问题,会后提出了《工作程序》、《形成会计原则说明和研究报告的程序》等一系列文件,并更名为“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准则研究组”。研究组以合适的形式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成果,并向财政部有关部门提出建设性建议。

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也于1988年10月建立了会计准则课题组。课题组在1989年3月提出了《关于拟定中国会计准则的初步设想(讨论稿)》和《关于拟定中国会计准则需要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征求意见稿)》,并在全国会计工作会议上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准则(草案)提纲(讨论稿)》。

1991年11月26日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基本准则)(草案)的通知》,向全国广泛征求意见;在1992年7月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讨论后,1992年11月30日以部长令形式正式发布了建国以来中国第l号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并决定自1993年7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

从1992年《企业会计准则》发布以后,财政部即着手草拟制定具体会计准则,为保证准则质量,分别成立了国外、国内两个咨询专家组和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1996年完成了30多个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分四辑印发各地征求意见。到2001年先后修订、颁发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

2006年2月15日颁发38项具体准则形成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这些具体准则的制定颁布和实施,规范了中国会计实务的核算,大大改善了中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为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国际间经济技术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4年1月至7月,财政部陆续发布/新增了八项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于2014年7月1日开始实施。其中新增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

最新准则

一、《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

二、《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

三、《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四、《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五、《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

六、《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

七、《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八、《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

小企业会计准则

什么样的企业适合小企业会计准则标准

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的企业。

下列三类小企业除外:

(一)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

(二)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质的小企业。

(三)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

前款所称企业集团、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定义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相同。

第三条符合本准则第二条规定的小企业,可以执行本准则,也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一)执行本准则的小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本准则未作规范的,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不得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同时,选择执行本准则的相关规定。

(三)执行本准则的小企业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的,应当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因经营规模或企业性质变化导致不符合本准则第二条规定而成为大中型企业或金融企业的,应当从次年1月1日起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四)已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不得转为执行本准则。

第四条执行本准则的小企业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时,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小企业的划分详见: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财政部关于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通知

关于印发《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知

财会[2011]17号

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促进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我部制定了《小企业会计准则》,现予印发,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小企业提前执行。我部于2004年4月27日发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4]2号)同时废止。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

附件下载:小企业会计准则.pdf

小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主要账务处理和财务报表.pdf

财政部

二○一一年十月十八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框架比起公认会计原则需要公开的信息较少:例如,无需现金流报表,更少使用公允价值等。

民营中小实体(SMEs)不需要根据公认会计原则(GAAP)报告财务信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昨日公布(AICPA)其拟议的框架,民营中小实体有自己提议的一套财务报表标准。

框架是专门为有限股东公司的所有权管理者设计的,据AICPA,这项框架可以帮助美国2000多万民营中小实体不必遵循美国GAAP标准,除了一些私人公司自己自愿,否则只有上市公司按照要求必须在财务报告中需要遵守GAAP。

AICPA主席及首席执行官巴里·梅兰肯在一份声明中说,协会曾收到注册会计师和服务中小企业的银行家“迫切希望解除财务报告的请求”。指导的设计比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更简单,易于理解且更便宜,例如,根据发布在AICPA网站上一个情况说明书来看,框架中不再要求现金流量表,框架将以历史成本为其计量标准,及不再使用公允价值。除此之外,指导中不再需要对衍生产品、对冲活动和股票报酬进行复杂的叙述。

框架中还包括其他内容,例如其他综合会计基础(OCBOA)方法,以及不符合一般公认会计准则将收益所得税和传统会计合为一体的做法,这已经被会计专业人员所使用。AICPA中小企业财务报表框架特别小组主席大卫·摩根,以及会计咨询管理合作人布莱、摩根、该隐在一份声明中说:“这样做对许多小公司来说,既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同时产生的财务报表与业务所有者和贷款机构的相关度更高。”新框架还将减少协调纳税申报收入和账面收益的需要。

AICPA声称:银行会特别欢迎新框架,因为它将包括传统的会计原则和利息所得税计算方法,贷款银行对这些已经非常熟悉了,多年来一直使用这些为贷款方服务。

标签: 全国企业会计_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状

会计考试笔记Copyright ◎2021 会计考试笔记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3012174号 会计考试笔记全力整理 作者QQ: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