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税知识文章正文

传统会计方法有哪些_什么是传统会计

财税知识 2024年05月04日 22:01 8 会计学习小能手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传统会计方法有哪些_什么是传统会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传统会计方法有哪些_什么是传统会计

1.传统会计模式的概念
2.什么是传统会计
3.有什么关于中国古代会计方面的资料?
4.财务会计基本知识有哪些

传统会计模式的概念

传统会计模式

1、 传统的会计职能被界定为核算和监督。

核算与监督是传统的两大会计职能。这也是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这主要是会计人员根据国家的相关法规和统_的会计制度进行的事后反映和对以往经济业务的记录。这种要求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有较大的距离。很难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数据的需要,反映在企业决策跟不是市场变化,决策可行性差、缺乏量化的数据分析依据等等。

2、 传统的会计流程独立于业务流程之外。

传统的会计流程是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下,以货币为计量工具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记录。会计核算流程大体如下所示:

一般经济业务发生后财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后进行账簿登记和报表编制。会计人员很少涉及业务层面的流程。会计人员只负责业务发生的单据流转和记录,并涉及业务本身。所以传统的会计方式下会计人员对成本管理、应收应付款、固定资产的管理等方面存在极大的制约。

3、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只是计算机记账。

会计电算化只是传统的会计核算程序的计算机化。并没有网络、数据仓库等相关概念和应用的支持。充其量只是发挥了计算机的数据计算和存储功能。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企业环境的不稳定造成风险的不断增加,使得决策层对企业数据的及时、准确、共享性提出了现实要求。原有独立、分散的单机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

4、 传统的会计人员只是普通的核算人员。

传统会计下,会计人员只是按部就班进行核算和监督。一般会计人员较少参与管理,更不用说决策,会计人员地位低下。这除了受传统的经济模式制约、、会计人员自身素质限制之外,主要是由于企业环境和企业领导的意识有关。

什么是传统会计

 会计思想首先是简单的计数观念,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它萌生于人类识别和监督的需要,孕育于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需要,商品经济思想的演进是会计思想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也就是说,会计主要是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夏代作为古代中国正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它所建立的以父权家长制为基础的奴隶制的邦国组织,不仅为以后商周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且为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思想的形成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会计思想的最初萌芽;商代为奴隶制的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已经出现明确的会计凭证和会计计量方法,可以说,从这时期开始,真正的会计思想才初步形成。

夏朝时的会计思想

夏朝(约在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7世纪)是奴隶制的形成时期,在前期仍是原始社会,中期才可能是奴隶社会,“从物质文化的具体特点来说,商周发达的青铜器文化与齐家文化和龙山文化之间,还有一段距离,这可能就是夏文化阶段。由龙山文化和齐家文化所体现的社会形态来观察,和传说记载中(关于)夏朝的情况有些类似。”有关夏朝的史料非常缺乏,我们只能依靠推测和传说来考察这一时期的会计思想。先来看一下夏朝的技术背景和制度背景。夏朝不仅有石骨器、铜器和车舟的制作技术,而且陶器的制作技术比以前更加精细,生产工具也由石器逐步演变为铜石并用,“自铜发明(按:指铜的冶炼),首先制造者为利器(按:指兵器)与工具。利器如刀,为防身所必需;工具如铲,为耕种所必需。”由于铜器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耕地面积迅速扩大,再加上农业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明,原始社会的生产协作逐步向生产过程的个人化发展。土地所有制由原来的氏族所有渐渐演变为大家族所有,氏族内部逐渐分化为大家族和特殊的小家族,原来以性别和年龄的分工逐步演化为家族与家族之间的分工。生产过程的个人化与私有财产制度的出现又休戚相关,“生产过程的个人化既是私有财产出现的前提,又是它的结果。”而私有财产的出现促使人们更加关心投入与结果的比较,从而使会计思想从简单的计数反映发展到主动的核算和监督。家族间分工活动的出现产生了交换的需要,商业活动的出现也就成为一种必然,而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也就相伴而生了。

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人们也逐渐产生计数的思想,这是人们识别和关心自己劳动成果的一种本能体现。“在一切社会状态下,人们对生产生活资料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必然是关心的,虽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关心的程度不同。”会计计量思想的最初萌芽-“简单刻记”和“结绳计事”也应运而生,这种计量思想是人类在缓慢的进化过程中,为了生产实践的基本需要而出现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人们注意管理经济的最初表现。这种基本会计思想的出现,中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中国伏羲时代即有“结绳记事”之法的出现(虽然只是传说,但从文物和史料记载上,可以断定在伏羲时代已存在这种计数方法。),据说古代秘鲁人的结绳法是十分全面的,一切社会活动都用绳结表示。“通常以主绳为干,上系各色小绳,因事物种类之别,而各异其结,如以**表示黄金;白色表示白银;绿色表示谷物。数星方面,见单结表示十,双结表示二十,重结表示百,二重结为二百等等。”后来随着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约是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初期,由于部落间交换活动的日益频繁,仅靠结绳已无法满足交易和生产活动的需要,最初意义上的会计凭证-“书契”开始出现,“黄帝命隶首作数,以率其羡,要共会,而律度量衡由是而成焉。”制定会计计量标准的思想-度量衡的出现,则标志着会计记录方式有了最初的萌芽,不仅有明确的量的观念,而且对实物的确认也有质的思想,“书契”作为记帐凭证的应用,使我国会计出现了最简单的轮廓,是我国古代会计思想史上一件大事。

但是技术进步只是会计思想向前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会计思想要想能够反映和促进技术的进步,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演进必须能够容纳和促进,也就是说,一个国家以文化为核心的制度背景,对会计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特有的以“帝王文化”为特征的产权思想,对中国古代乃至现代会计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帝王文化”思想的核心是王权所有的产权思想,从发生学的角度来分析,王权所有的思想是在国家出现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在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间剩余产品交换活动一般是在氏族首领间进行的,这为氏族首领利用公共权利为个人利益而侵占公共财产创造了条件,从而刺激了氏族首领对公共权力的崇拜和追求,更多的公共权力只有通过战争的手段来获得,频繁的战争最终导致一个凌驾于整个社会的力量—国家的产生。

中国国家的形成与雅典和罗马均不相同,国家的形式既不是氏族集团斗争的结果,也不是从氏族社会内部产生的,而是氏族内部先分化为贵族阶层和平民阶层,“作为征服外国广大领土的直接结果而产生的。”此即马克思所谓的“亚细亚”的生产方式,其特征包括:土地国有;租税合一;专制主义;水利灌溉;农村公社。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中国是一个由大大小小的以血缘为基础的家和各种各样拟血缘关系的“家”,按照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宗法原则,所构成的“家国同构”的社会。在这种社会里,各种形式的产权都带有超经济的色彩,“凌驾于所有这一切小的共同体之上的总合的统一体表现为更高的所有者或者惟一的所有者”,最终形成“朕即国家、朕即天下”的思想。而会计作为反映产权变化的工具,产权超经济的特征必然对会计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父权家长制作为原始社会制度的演化结果,其本质特征是家庭制,国家作为家庭的扩大,必然使统治者把族权和政权紧密的结合在一齐,构成政治体制的基础。统治者为维护自己作为国家财产“唯一所有者”的需要,必然会把会计作为保护“国家利益”的工具,《韩非子·饰邪》所记载的“禹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的传说,即反映了大禹当时作为最高统治者在对各部落进行贡赋缴纳的会计考核中,为维护自己的尊严而采取的严厉措施。

夏朝有关会计的传说只是反映了人们对会计思想一些最简单的推测,夏代物质产品逐渐丰富,交通工具有了较快的发展,“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撬,山行乘撵”为商品流通创造了便利条件,私有财产的出现为会计产生的可能性提供物质基础。伴随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诸如劳动产品的分配、交换及消费等人们之间经济关系的问题,这就产生了会计出现的必要性,由社会物质基础所决定的会计产生的可能性和由处理人们日益复杂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会计产生的必要性,两者有机结合,决定了会计产生的必然性。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自虞、夏时,贡赋备矣。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三载考功,五年政定,周行天下,归还大越,登茅山,以朝四方群臣,乃大会计邀更名茅山曰会稽之山。”这三种说法反映夏代已有贡赋征收的制度,会计作为反映实物产权变化的工具,必然存在着会计对贡赋核算的思想。夏代时计量手段已经有了初步的雏形,人们已经开始用实物来度量,“关石和钧,王府则有”,“左准绳,右规矩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则是反映的这种思想,事实上,“没有某种衡量形式,财产权就不可能建立,交换也不会发生。”会计作为反映财产权变化的思想也是计数思想的延伸和发展。

有什么关于中国古代会计方面的资料?

传统会计从人类经济活动的角度反映和监督企业的资本及其运动,按照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等原则、采用复式记账的方法对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但是企业的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会计核算中没有反映

财务会计基本知识有哪些

中国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产品的分配、交换及消费等问题凸现,“计数”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必要,人们逐渐形成数量观念,并尝试着以实物、绘画、结绳、刻契等方式来表现经济活动及其所反映的数量关系。由实物记事(计数)、绘画记事(计数)、结绳记事(计数)、刻契记事(计数)等方式所体现的原始计量记录行为基本代表着同时期的“会计”行为,或者说,原始计量记录行为是会计的萌芽状态,成为会计的直接渊源。  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后,在原始计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最早的会计制度。中国有关会计事项记载的文字,最早出现于商朝的甲骨文;而“会计”称号的命名、会计的职称则均起源于西周,其含义是通过日积、月累的零星核算和终的总合核算,达到正确考核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目的。 据《周礼》记载,西周国家设立“司会”一职对财务收支活动进行“月计岁会”,又设司书、职内、职岁和职币四职分理会计业务,其中司书掌管会计账簿,职内掌管财务收入账户,职岁掌管财务支出类账户,职币掌管财务结余,并建立了定期会计报表制度、专仓出纳制度、财物稽核制度等。这表明大约在西周前后,我国初步形成会计工作组织系统。当时已形成文字叙述式的“单式记账法”  春秋以至秦汉,在会计原则、法律、方法方面均有所发展。孔子提出了中国最早的会计原则:“会计当而已矣”,意思是会计要平衡、真实、准确。具体说是要求会计的收付存平衡正确无误。它与目前的“客观性”原则相似。战国时期,中国还出现了最早的封建法典——《法经》,其中包含“会计”方面的内容,如在会计簿书真实性和保管方面,规定会计簿书如果丢失、错讹,与被盗数额同罪;在会计凭证和印鉴方面,规定券契(当时的原始凭证)如有伪造、更改等情,重者与盗贼同罪论处,轻者以欺诈论处,如上计报告不真实,有欺诈隐瞒者,根据情节轻重判刑;在仓储保管方面,规定对于账实不符的,区分通盗、责任事故、非责任事故等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在度量衡方面,规定度量衡不准者,按情况不同实行杖打等处罚。秦汉时期,中国在记账方法上已超越文字叙述式的“单式记账法”,建立起另一种形式的“单式记账法”,即以“入、出”为会计记录符号的定式简明会计记录方法。它以“入-出=余”作为结算的基本公式,即“三柱结算法”,又称为“入出(或收付)记账法”。西汉时采用的由郡国向朝廷呈报财务收支簿——“上计簿”可视为“会计报告”的滥觞。南北朝时期,苏绰创造“朱出墨入记账法”,规定以红记出、以墨记入。  唐宋时期,我国会计理论与方法进一步推进。首先,产生了《元和国计簿》、《太和国计簿》、《会计录》等具有代表性的会计著作。《元和国计簿》和《太和国计簿》分别为唐人李吉甫、韦处厚所撰,收录了唐代人口、赋役、财政、税收等方面的统计资料,按照国家财政收入项目分别记载其收入数字。《会计录》为宋人所编,是一种按照国家规定的财计体制和财政收支项目归类整理,并加以会计分析的经济文献。其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会计、统计经济资料部分,包括户籍计账方面的资料和当年财政收支的实际数额;二是会计、统计经济资料的分析比较部分,也可称为会计分析部分。其次,创立了“四柱结算法”。所谓“四柱”,是指旧管(上期结余)、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和实在(本期结存)四个栏目。这种结算法把一定时期内财物收付的记录,通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这一平衡公式加以总结,既可检查日常记录的正确性,又可分类汇总日常会计记录,使之起到系统、全面和综合的反映作用;可以说,“四柱结算法”的发明把我国的簿记发展提到一个较为科学的高度。四柱结算法中四柱平衡关系形成了会计上的方程式,这不仅成为我国传统的中式记账法(中式簿记)的一个特色,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一直沿用下来。 最后,在宋代建立了我国会计史上第一个独立的政府会计组织——“三司会计司”,总核天下财赋收入,提高了会计机构的地位;同时,随着人们对账簿的认识,宋代产生并流行着一些有关账簿的专门用语。此外,“簿记”一词作为我国最早的文字记载亦已见于宋代的文献中。宋代的会计凭证可分为收入与支出两类,皆有正副两联,凭证和账簿都作为重要档案一起由专吏负责长期保存。  元代承袭旧制,在会计方面无大发展。至明代,政府颇重会计报表,要求按旧管、新收、开除和实在四柱编报,报表逐级汇总上报,国家对报表有统一的编报格式和上报日期。明代代表性会计著作是《万历会计录》,按旧额、见额、岁入、岁出汇录了人户、田粮、军饷、俸禄及各种税收和交通运输等统计资料,编排井然有序,数据先后可循,并突出了财政收支项目的对比关系,便于分析研究。  明末清初之际,中国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记账法——“龙门账法”。此帐法是山西人傅山根据唐宋以来“四柱结算法”原理设计出的一种适合于民间商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其要点是将全部账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进”指全部收入,“缴”指全部支出,“存”指资产并包括债权,“该”指负债并包括业主投资,四者的关系是:该十进=存十缴,或进一缴=存一该。也就是说,结帐时“进”大于“缴”或“存”大于“该”即为赢利。傅山将这种双轨计算盈亏,并检查账目平衡关系的会计方法,形象地称为“合龙门”,“龙门账”因此而得名。“龙门账”的诞生标志着中式簿记由单式记账向复式记账的转变。到了清代,会计制度又有新的突破,即在“龙门帐”的基础上设计发明了“四脚账法”。四脚账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复式记账方法,其特点是:注重经济业务的收方(即来方)和付方(即去方)的账务处理,不论现金收付事项或非现金收付事项(转账事项)都在账簿上记录两笔,即记入“来账”,又记入“去账”,而且来账和去账所记金额必须相等,否则说明账务处理有误。这种账法的基本原理已与西式复式记账法相同。清末,随着西式会计的引入,中式会计趋于衰落。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会计制度经历了文字叙述式到定式表达式、从单式簿记到复式簿记的演变过程。单式簿记经历了从三柱结算法到四柱结算法的沿革,而复式簿记则经历了从龙门账法到四脚账法的演进。

要掌的财务知识 每一个企业管理者无不希望企业蓬勃发展经济的发展将是企业发展的最基本前提。作为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了解一些常用的财务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传统会计中使用的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式的分类已被现行的、适用的资产、负债等六大会计对象式的分类所取代,此六大要素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此六者构成了企业财务的全部,如想知道这些财务方面知识,首先要明白这六者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具体如下: 资产由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组成; 负债由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等组成; 所有者权益由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等组成;收入由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组成;费用由制造费用、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组成;利润由营业利润扣除各项开支后的项目等组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资本+利润;利润=收入-费用;资产+费用(成本)=负债+资本+收入;资产类科目余额+成本类科目余额 =负债类科目余额+所有者权益类科目余额 +损益类科目余额。 看懂财务报表 财务信息的主要来源是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由社会公众拥有的公司,即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要按照法律的要求编制这些报告;而私人拥有的公司勿需如此)。这些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 在年度财务报告中,会发现,题为管理讨论与分析的部分。这是企业管理者发现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机会。 财务报表附注虽然是以脚注的形式对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的解释,但实际上,这与财务报表本身同样重要。这些附注可能会揭示企业的一些重要事项,例如重要的法律诉讼案、会计方法的变更、高级职员组成结构的变化、以及各商业分部的买卖和重组等。如何合理地减少纳税减税同增加收入和营业利润一样,增加了其净利润或称“底线”。通常,企业可以用许多种方法达到合理地减税目的。 一、企业的结构 即使一个经济实体是公司,而非合伙或独资企业,不同种类的公司都有不同的所得税税率。在经济实体从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时,也会引起纳税款状况的变化,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收益情况。此外,公司注册地所在的地区税收政策或法律,也会影响企业的税收负担。 二、购买的时机 大多数会计活动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之上的。运用这种方法,经营活动所带来的收入,在其实际发生的会计年度予以确认;反之,如果收入在其实际取得的会计年度予以确认,那么其会计核算便遵循现收现付制。有时,将业务仅仅推迟一天,就会引起收入的确认挪至下一个年度的问题。如果在某一年度获利较多,企业可通过在同一年度冲销各种可扣除的开支而获益,即有效降低其应税收入;反之,如果获利很少,或企业已经在本年度冲销了许多支出,那就可以将购买行为推迟至下一年度,即将其在下一年度扣减。 三、坏帐冲销的时机 那些实际已经过期而尚未收回的应收帐款,有时可能收不回。与上述购买的时机完全相似,企业可将冲销坏帐的时间,定在这种扣减能够带来很大好处时候。 四、折旧 政府允许企业确认因设备和不动产的磨损或过时所引起的价值减少,进而减少其应缴税金。一般来说,政府可以通过折旧政策的变更,来试图刺激某一特定行业或经济的增长。 如何看懂报表? 财务报表是企业向管理者和外界提供和公布企业经营情况的正式文件,因此正确编制会计报表对于企业来说十分重要。财务报表分为月报表和年报表两种,各行业的会计报表如下:行业编报期报表名称1工业月报 1资产负债表 2商品月报 1资产负债表企业月报 2损益表流通月报 2损益表年报 3财务状况变动表企业年报 3财务状况变表年报 4利润分配表年报 4利润分配表年报 5主营业务收支明细表年报 5主营业务收支明细表3旅游、月报 1资产负债表 4运输月报 1资产负债表饮食、月报 2损益表企业月报 2损益表服务年报 3财务状况变动表年报 3财务状况变动表企业年报 4利润分配表年报 4利润分配表年报 5营业收支明细表年报 5主营业务收支明细表5施工月报 1资产负债表 6房地月报 1资产负债表企业月报 2损益表产开月报 2损益表年报 3财务状况变动表发企年报 3财务状况变动表年报 4利润分配表业年报 4利润分配表会计报表中,除财务状况变动表中有些数据来自于分析外,其余各表都来自于帐本。基本报表为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资产负债表资产总数等于负债总数,并且要求数字正确,期期相关;损益表实际上是一张结转利润的会计凭证,通过收入与各项费用的相互抵减可以体现出企业本期的净利润;利润分配表是分配企业净利润去向的会计报表,通过净利润与各项目的抵减,可结算出未分配利润的数额;财务状况变动表是反映企业年度内营运资金增减变化的报表(营运资金就是流动资金减去流动负债后的差额,流动资金是用于企业日常经营的资产,流动负债是企业在一年要偿还的债务)。财务状况变动表可以帮助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资金的使用是不是合理,资金来源的渠道是不是顺畅,企业资金融通有没有困难,进而了解企业的财务政策,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各种经济业务上所发生的现金流量的一张动态报表,现金流量的最后结果是计算出本期新增加的净现金流量。现金流量表可以反映净收益与现金余额的关系,现金余额与企业盈亏并不一定成正向变化,一般认为有现金流量支持的净收益是高质量的,否则反之,现金流量表报告过去一年中的现金流量,可以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评价企业取得和运用现金的能力,确定企业支付利息、股利和到期债务的能力,再者可以表明企业生产性资产组合的变化情况。 各报表的作用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 1.资产负债表是反映某一时刻的财务状况。 2.损益表是反映某一时刻的经营成果,该表的最后一个数字“净利润“将列入利润分配表。 3.利润分配表反映某一时期的利润分配情况,将期初未分配利润调整为期末未分配利润,并列入资产负债表。 4.现金流量表反映现金变化的结果和财务状况变化的原因。 一、资产负债表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关于会计的两个重要公式。 公式1借方=贷方 会计的基础课程始于借方和贷方。借方在帐簿的左侧,贷方在帐簿的右侧。在这里,要牢记一条不变的定律:“借方=贷方”,换句话说,在任何交易中,都必须同时登记到帐簿的左右两侧,其原则如下:(1)资产增加时,记入左侧;资产减少时,记入右侧。 (2)负债增加时,记入右侧;负责减少时,记入左侧。 公式2资产=负债+股东权益 会计学上最重要的概念是“平衡”,它的主体就是刚才提过的借方与贷方,简言之,资产增加是借方;负债或股东权益增加是贷方,双方相抵即所谓的“平衡”。 资产负债表以这两个重要公式为依据,它反映了企业在某一定时间的财务状况,它揭示了公司拥有什么,即公司的资产;公司欠什么人的债,即公司的负债;以及公司净资产价值,即股东的权益。资产负债表上的各帐户在每一新的会计年度开始时,不能被结清而使其余额为零。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是按流动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而负债则是按债务到期日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列。 二、收益表 收益表反映企业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获利情况。它与资产负债表的一个显著区别是每一新的会计年度开始时,收益表上的各帐户都会被结平,其余额为零。 该报表的一般关系式可表示为: 毛收入-总费用=净利润(损失) 这一表达式可派生出下列表达式: 营业利润(损失)=销售收入-成本费用合计上式中,成本费用合计包括:①销货成本②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③折旧税前利润=营业利润-利息费用净利润(损失)=税前利润-税金净利润或净损失代表企业的净盈利状况。其通常被称之为“底线”(俗称净利,一般位于收益表的末行)。作为经营者,重要的是要时刻意识到你所真正赚得的是净利润,而不是营业利润。此表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销售成本应该考虑以下各方面的问题:1.可以通过与供货商重新协商或寻找新的、较便宜的供货商来降低销货成本吗?2.可以大批量购进存货,以期有效地降低销货成本吗?3.可以用其他的物品、材料和产品,代替目前采购的吗?4.可以提高自己产品的销价吗? (2)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一般来说,当费用急剧下降时,多是周密计划管理的结果(反过来说,费用的明显上升,可能是各项开支慢慢地小幅度上升的结果,即管理者通常对支出小幅度缓慢增加不够敏感,而实际上,这种小幅度增加往往最终会累积成一个很大的数目)。可以考虑如下的问题: 1.费用的降低是由裁员引起的吗?换句话说,有职员被解雇或者公司规模缩小了吗?如果是这样,与裁员和缩小规模等相关的直接、间接费用是多少? 2.费用的降低是否由薪水的降低引起的?是否是由企业销售人员或独立的销售代理部门的佣金降低所引起的? 3.费用的降低是否是通过有关雇员费用和雇员福利的开支紧缩引起的? 4.费用的降低是否是象办公室租赁费、公用设施(例如:电话等)和保险这一领域的支出减少所引起的?如果是这样,这么做是否值得? 5.费用的降低是否源自研究和开发的缩减?如果是这样,其可能对企业将来的盈利情况产生什么影响? (3)成本与费用合计应考虑下列问题: 1.这一比例与同行业水平相比如何? 2.这一费用项目是否能在不产生不利影响的前提下得到进一步的降低? (4)折旧基于折旧费用反映了企业因设备等不动产的损耗或自然淘汰引起的税收抵减的潜力,我们可以考虑以下这个问题:折旧费用的增加是由购买新的机器设备或其它不动产引起的,还是由所使用的折旧方法的变更引起的? (5)营业利润与净利润的比较企业用其所获丰厚利润进行投资以获得国家的税收减免优惠或者企业净利润的增加仅是由于利率和利息费用下降而侥幸所得?需要注意的是:就绝对数来说,利息费用明显降低,其降低百分比为50%。并且,虽然所得税的课税对象是税前利润(其增加了50%),但所得税的增长只有20%,远低于营业利润、税前利润和净利润的增长。 (三)现金流量表 这一报表揭示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现金的来源与运用,集中反映了企业所获得的收益和现有的债务。 现金流量可以分为三类: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量。 利用现金流量表,可以进一步得出你的公司的一些基本结论。有些活动引起企业现金流入而有些活动却没有,其最终的结果是企业收入的现金更高于支出。 如何充分使用资金? 俗话说,“借钱难,用钱更难”。企业要用好钱就要“把钱花在点子上”。这就要求现代企业的经营者在运用资金时,随时注意根据各种资金的性质、结构和营运的需要,合理分配,使之能周转如流,避免风险,达到盈利的目的。资金运用是事关企业存亡的十分重要的问题。 首先,在资金运用上,凡属资本性的开支,必须获得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这是因为资本性的占用,如固定资产的投资,属于长期占用,应选择成本费用最低的资金来源,应以内部自有资金为主。因此,投资之始,筹足稳定可靠的自有资金,是运用好资金的重要条件。即使在自有资金不足、需要依赖借入资金的情况下,在使用时,也要注意资金成本、归还来源以及归还期限的搭配,充分估计风险的可能性,采取避免风险的预防措施等。这是掌握资金运用的要领。 其次,在企业营运过程中,要注意固定资产与长期债务保持合理的比率。固定资产使用期限长、价值补偿分散、周转慢,其变现(即转变为货币资金)的能力差。因此,企业在获得长期债务来源时要充分考虑抵偿债务的能力。一般说,要使自己的固定资产规模高于长期债务规模,即长期负债的比率不宜高于固定资产的价值;其结构比率应视企业投资结构而定。最后,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要保持适当比率。流动资产的运用,就其性质而言,具有周转快、变现力强、有自偿能力(销售后回笼)的性质。但也不能忽视其有遭受市场风险,违约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可能,即遭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的销售损失,企业的债务人不能按时履约归还欠款,由于财务收支、分配安排上可能出现的时差、盈亏不平衡,致使企业出现现金调度失灵、遭致偿还流动负债的困难等等。这就要求在运用流动负债的同时要考虑到它对流动资金的比率与配合。在一般情况下,也应做到流动资产高于流动负债的比率,并应随经营状况随时加以适当调整。 总之,企业运用资金的结构和比率,是通过企业健全的供、产、销计划和财力收支的综合平衡,并随时注意调节资金营运行为来实现的。 企业在筹集与运用资金问题上,还必须注意两点:一是企业和它的组织经营者必须熟悉和精通金融业务,随时掌握金融市场的变化,充分运用金融市场来为企业获得广泛的资金融通服务;二是现代企业家必须树立起商品经济的投资意识,实行投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 你的财务状况如何? 财务状况分析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及其它附表、财务情况说明书等为依据,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财务评价,为投资者、债权人、国家有关政府部门,以及其他与企业有关的单位,提供财务报告。 一、企业偿还能力分析 企业偿债能力的大小,是衡量企业财务状况好坏的标志之一,是衡量企业运转是否正常,是否能吸引外来资金的重要方法。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100%流动比率是反映企业流动资产总额和流动负债比例关系的指标。企业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一般表明企业偿还短期债务能力强。流动比率以2∶1较为理想,最少要1∶1。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100%速动比率是反映企业流动资产项目中容易变现的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比例关系的指标。该指标还可以衡量流动比率的真实性。速动比率一般以1∶1为理想,越大,偿债能力越强,但不可低于0.5∶1。 (3)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现金类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总额×100%现金比率是反映企业流动资产中有多少现金能用于偿债。现金比率越大,流动资产变现损失的风险越小,企业短期偿债的可能性越大。 (4)变现比率 变现比率=现金类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变现比率反映企业短期的偿债能力,又具有补充现金比率的功能。 (5)负债流动率 负债流动率=流动资产/负债总额× 100%它是衡量企业在不变卖固定资产的情况下,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该比率越大,偿还能力越高。 (6)资产负债率(负债比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净值×100%资产净值是指扣除累计折旧后的资产总额。它反映企业单位资产总额中负债所占的比重,用来衡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程度和企业对债权的保障程度。该比率越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承担的风险也越校二、周转能力分析周转能力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在获利条件下的周转速度。考核的主要指标有:1.应收帐款周转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赊销净额/平均应收帐款余额×100%应收帐款周转天数=日历天数/应收帐款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销售债权(即应收帐款的累计发生额)与期末应收帐款平均余额之比。用来验测企业利用信用环节展销货业务的松紧程度,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状况。 2.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额=销售成本额/存货平均占用额×100%存货周转天数=日历天数/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存货在一定时期内使用和利用的程度,它可以衡量企业的商品推销水平和销货能力,验证现行存货水平是否适当。 3.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100%该指标用来衡量企业生产产品是否适销对路,存货定额是否适当,应收帐款回笼的快慢。 4.固定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固定资产平均占用额×100%该指标表明固定资产的价值转移和回收速度,比率越大,固定资产的利用率越高,效果越好。 三、获利能力分析 企业获利能力分析的目的在于观察企业在一定时期实现企业总目标的收益及获利能力。衡量企业获利能力的主要指标有: 1.资本金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企业利润总额/注册资本总额×100%该指标是衡量企业经营成果,反映企业获利水平高低的指标。它越大,说明企业获利能力越大。 2.销售利润率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产品销售收入×100%该指标是反映企业实现的利润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比重越大,表明企业获利能力越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越好。 3.成本利润率。 成本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该指标是反映企业在产品销售后的获利能力,表明企业在成本降低方面取得的经济效益如何。 4.资产报酬率。 资产报酬率=(税后净收益+利息费用)/平均资产总额×100%该指标是用来衡量企业对所有经济资源的运用效率。 四、成长能力分析 企业成长能力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企业的长远扩展能力,企业未来生产经营实力。评价企业成长能力的主要指标有:1.股本比重。 股本比重=股本(注册资金)/股东权益总额该指标用来反映企业扩展能力的大校2.固定资产比重。 固定资产比重=固定资产总额/资产总额 该指标用来衡量企业的生产能力,体现企业存在增产的潜能。 3.利润保留率。 利润保留率=(税后利润-应发股利)/税后利润该指标说明企业税后利润的留存程度,反映企业的扩展能力和补亏能力。该比率越大,企业扩展能力越大。 4.再投资率。 再投资率=(税后利润-应付利润)/股东权益该指标是反映企业在一个经营周期后的成长能力。该比率越大,说明企业在本期获利大,今后的扩展能力强。 必须指出,上述各指标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反映和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要充分理解各种指标的内涵及作用,并考虑各指标之间的关联性,才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作出正确合理的判断。 这是我搜到的,希望对你有点帮助吧。]

标签: 传统会计方法有哪些_什么是传统会计

会计考试笔记Copyright ◎2021 会计考试笔记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3012174号 会计考试笔记全力整理 作者QQ:暂无